導讀固體試劑通常放在廣口瓶中,便于伸入藥匙或鑷子取出固體;液體試劑為便于傾倒,并防止揮發(fā),通常要存放在細口瓶中。還有哪些實驗室中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?來學習一下吧,少犯錯誤多出成果。
化學試劑的保存方法
一般規(guī)律:固體試劑通常放在廣口瓶中,便于伸入藥匙或鑷子取出固體;液體試劑為便于傾倒,并防止揮發(fā),通常要存放在細口瓶中。有些試劑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質,易與周圍環(huán)境(包括容器)發(fā)生作用,需要特殊的貯存方法??蓺w納如下:
1.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質
(l)易揮發(fā)的物質需密封于試劑瓶中,并置于陰涼處。如濃硝酸、濃鹽酸、氨水、鹵素
水溶液、液溴等。尤其是液溴,要“水封”后密封保存。
(2)易風化的物質和易吸水的物質需密封貯存。如CaCl2,濃H2SO4、變色硅膠、CaO、Na2CO3·l0H2O、固體NaOH等。易水解的物質如氮化鎂等,更需要嚴格密封。
(3)易吸收空氣中的CO2的物質需密封保存,如NaOH溶液、Na2O2、石灰水、Ca(C1O)2(漂白粉)、水玻璃(Na2SiO3溶液)等。
(4)易被空氣中O2氧化的物質需密封保存,如亞鐵鹽、亞硫酸鹽等。其中,白磷由于極易氧化引起自燃,故大量白磷嚴格密封,少量白磷可浸在冷水中保存,切割白磷也應在水面下進行(防止在空氣中切割時,白磷與小刀摩擦引發(fā)燃燒)。而Na、K由于易跟水反應,不能保存在水中,而是保存在煤油中,金屬鋰則由于密度小于煤油,密封于石蠟中。
2.需要避光的物質
因光照或受熱而變質的物質需用棕色瓶且密封保存,如HNO3、硝酸鹽、H2O2、溴水、氯水等;AgCl、AgBr及某些有機物(如苯胺)等極易感光的物質要用黑紙(布)包裹后,置于暗室里保存。
3.易與普通玻璃儀器發(fā)生作用的物質
NaOH等堿性物質不能用玻璃塞(因生成Na2SiO3而粘結);強酸、氯水、溴水、KMnO4、有機溶劑等能腐蝕橡膠,故不能使用橡皮塞;氫氟酸(HF)不能用玻璃瓶盛放。
4.某些溶液在配制或保存時,為防止氧化、水解,需要加入相應的物質。如: FeSO4溶液,需要加入鐵釘(防氧化)和稀硫酸(防水解);SnCl2溶液需要加入錫粒(防氧化)和稀鹽酸(防水解)。
5.有些溶液由于極易氧化,不適宜長期保存,需現(xiàn)用現(xiàn)制。如氫硫酸(H2S溶液)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物質具有多重性質,需要從多個方面考慮其保存方法。如硝酸,既有揮發(fā)性(密封),又不穩(wěn)定(見光易分解,置棕色瓶中),還有強氧化性(不能用橡膠塞)。
實驗過程中的危險與防治
1.實驗安全
●防止火災
化學藥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,在使用時若不注意可能釀成火災。所以,對易燃物:①必須妥善保管,放在專柜中,遠離火源。易燃品、強氧化劑、鉀、鈉、鈣等強還原劑要妥善保管;②使用易揮發(fā)可燃物,如乙醇、乙醚、汽油等應防止蒸氣逸散,添加易燃品一定要遠離火源;③進行加熱或燃燒實驗時要嚴格操作規(guī)程和儀器選用,如蒸餾時要用冷凝器等;④易燃物質用后若有剩余,決不能隨意丟棄,如殘留的金屬鈉應用乙醇處理,白磷應放在冷水中浸泡等。在使用酒精燈時,一定要注意:①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盞酒精燈;②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;③不能向燃著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;④燈壺內的酒精不能超過容積的2/3等。
●滅火
如果不慎在實驗室發(fā)生火災,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①防止火勢擴展:移走可燃物,切斷電源,停止通風。②撲滅火源:酒精等有機溶劑潑灑在桌面上著火燃燒,用濕布、石棉或沙子蓋滅,火勢大可以用滅火器撲滅。小范圍的有機物、鉀、鈉、白磷等化學物質著火可用沙蓋滅。③常用滅火器的種類和使用范圍見下表:
撲救化學火災注意事項:
①與水發(fā)生劇烈反應的化學藥品不能用水撲救,如鉀、鈉、鈣粉、鎂粉、鋁粉、電石、PCl3、PCl5、過氧化鈉、過氧化鋇、磷化鈣等,它們與水反應放出氫氣、氧氣等將引起更大火災。
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機溶劑,如苯、石油等烴類、醇、醚、酮、酯類等著火,不能用水撲滅,否則會擴大燃燒面積;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機溶劑,如二硫化碳等著火,可用水撲滅,也可用泡沫滅火器、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。
③反應器內的燃燒,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蓋滅。蒸餾加熱時,如因冷凝效果不好,易燃蒸氣在冷凝器頂端燃著,絕對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,應先停止加熱,再行撲救,以防爆炸。
●防止爆炸
各種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極限,點燃氣體前,一定要先檢驗氣體的純度。特別是氫氣,在點燃氫氣或加熱與氫氣反應的物質前,都必須檢驗其純度。
●防止倒吸引起爆裂
加熱制備氣體并將氣體通入溶液中的實驗,要防止因反應容器內壓強銳減而造成液體倒吸入熱的反應容器內。玻璃的膨脹系數(shù)比較小,冷熱不均會造成玻璃容器爆裂,甚至濺傷實驗人員。為此,要注意以下幾點:①加熱盡可能均勻;②在反應容器后加一個安全瓶;③用倒扣漏斗等方法吸收易溶于水的氣體;④實驗結束前先從溶液中撤出導管再停止加熱。
●防止有害氣體污染空氣
有毒氣體如Cl2、HCl、H2S、SO2、NO2等酸性氣體,用強堿溶液吸收(通常用濃NaOH溶液);CO、H2、氣態(tài)烴和其他可燃性氣體,點燃除掉;NO先與足量空氣混合后再通入堿溶液中;NH3用硫酸吸收;制備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。
●防止暴沸
加熱有機物時,由于它們的沸點一般比較低,一旦溫度過高,液體局部過熱,會形成暴沸現(xiàn)象,反應溶液甚至沖開橡皮塞濺傷實驗者,所以,在反應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或沸石。
●嚴格按照實驗規(guī)程進行操作
藥品用量要盡可能少,如金屬鉀與水反應,鉀的用量控制為綠豆般大小。用量過大,反應十分激烈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。燒瓶內反應溶液的體積一般不宜超過瓶容積的一半,以防沖出瓶外。加熱應控制在規(guī)定的溫度范圍內,特別是有機反應,如酯的制備要用小火加熱等。易燃試劑在實驗時遠離熱源;取用試劑后及時塞好瓶塞;稀釋濃硫酸一定要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。聞氣體的氣味時要用手輕輕扇動,讓極少量氣體飄進鼻孔等。
2.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
●創(chuàng)傷急救
用藥棉或紗布把傷口清理干凈,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,用雙氧水擦洗或涂紅汞水,也可涂碘酒(紅汞與碘酒不可同時使用),再用創(chuàng)可貼外敷。
●燙傷和燒傷的急救
可用藥棉浸75%~95%的酒精輕涂傷處,也可用3%~5%的KMnO4溶液輕擦傷處到皮膚變棕色,再涂燙傷藥膏。
●眼睛的化學灼傷
應立即用大量流水沖洗,邊洗邊眨眼睛。如為堿灼傷,再用20%的硼酸溶液淋洗;若為酸灼傷,則用3%的NaHCO3溶液淋洗。
●濃酸和濃堿等強腐蝕性藥品
使用時應特別小心,防止皮膚或衣物被腐蝕。如果酸(或堿)流在實驗桌上,立即用NaHCO3溶液(或稀醋酸)中和,然后用水沖洗,再用抹布擦干。如果只有少量酸或堿液滴到實驗桌上,立即用濕抹布擦凈,再用水沖洗抹布。如果不慎將酸沾到皮膚或衣物上,立即用較多的水沖洗,再用3%~5%的NaHCO3溶液沖洗。如果是堿溶液沾到皮膚上,要用較多的水沖洗,再涂上硼酸溶液。
●其他化學灼傷的急救
溴:用1體積氨水+1體積松節(jié)油+10體積乙醇混合處理。磷:先用5%的CuSO4溶液洗,再用1 g/L的KMnO4溶液濕敷。苯酚:先用大量水洗,再用乙醇擦洗,最后用肥皂水、清水洗滌。
3.妥善處理實驗后的廢液和廢渣
化學實驗的廢液大多數(shù)是有害或有毒的,不能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,可先分類用廢液缸收集儲存,以后再集中處理。但一些能相互反應產生有毒物質的廢液不能隨意混合,如強氧化劑與鹽酸、硫化物、易燃物,硝酸鹽和硫酸,有機物與過氧化物,磷和強堿(產生PH3),亞硝酸鹽和強酸(產生HNO2),MnO2、KMnO4、KClO3等不能與濃鹽酸混合;揮發(fā)性酸與不揮發(fā)性酸等。
4. 常見廢液的處理方法見下表:
固體殘渣往往有一些重金屬鹽,對水體和土壤會造成污染,要處理(一般變成難溶的氧化物或氫氧化物)后集中掩埋。汞不慎撒落地面時,要先用硫黃覆蓋,使其化合為硫化汞后掃除并妥善掩埋。用剩下的鈉、鉀、白磷等易燃物,氧化劑KMnO4、KClO3、Na2O2等,易揮發(fā)的有機物等不可隨便丟棄,防止著火事件發(fā)生。有毒物質用剩后不可隨意亂扔。